南宁博物馆

资讯公告

南宁市博物馆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计划

来源:无   发布时间:2021-12-31 14:03:00

2021年,南宁市博物馆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文广旅局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围绕市委、市政府和市文广旅局确定的目标任务,统筹好疫情防控和博物馆事业发展。在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博物馆平稳有序开放的同时,不断顺应形势,调整思路,创新形式,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现将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2021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 强化主体责任担当,推进党建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

1.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汲取精神力量

认真学习并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召开馆内党史学习教育动员部署大会,并制定《南宁市博物馆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实施方案》。2021年开展专题党课4次,专题学习会1次,积极开展 “党史大家答”、“红色歌曲大家唱”等主题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参加邕江红色主题游船、党史知识竞赛、红色故事展演等活动,促使党员干部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截止2021年,共召开支委会12次,党员集中活动12次。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动员广大党员积极投身全市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工作、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积极开展党员志愿者活动,为南宁市提升城市形象、优化城市环境做出应有贡献。

3.强化干部作风建设,提高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水平

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发挥文博优势,打造党风廉政建设教育示范基地,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线上线下结合开展学习教育。今年共通报学习违反规定典型案例18起,号召党员要从通报中汲取经验教训,做到自爱、自省、自律,把纪律和警示教育当作“重要提示”,杜绝出现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违纪违规行为。

4.巩固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优势,强化支部与帮扶村党支部结对共建,落实帮扶机制。截止2021年,馆班子领导及支委会先后10次深入定点帮扶村开展调研与慰问工作,发动企业积极参与到结对帮扶工作中,打造多方参与的乡村振兴格局。2021年我馆联合爱心企业送去的慰问金和慰问品总计1万余元,将关爱和温暖送到乡村干部和困难农户的心田上。4月8日派出第二位驻村第一书记,发挥其自身优势,扎扎实实开展乡村振兴工作。同时,单位工会采购脱贫地区产品支出32635元,占工会福利消费总额51.61%单位发动全馆职工团购帮扶村农产品共计1385积极发挥后盾单位助力巩固脱贫的力量。

(二)推陈出新,举办形式多样的陈列展览

1. 展览类型丰富,彰显历史文化艺术之美

1月至12月,共举办了12个展览,涵盖了“牛”文化、国家安全教育、诗书、绘画、中国古代科技、南宁党史、中国传统工艺、廉政文化、传统节庆文化等内容,既是对建党百年的献礼,也为观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艺术体验。6月30日至10月30日,我馆协办的“百年风华正茂  奋斗铸就辉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南宁市党史图片展” 在博物馆一楼西侧厅展出,自7月以来,该展览共接待团队254批次,集体参观人数8086人,营造出了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浓厚氛围。

2. 增强学术研究能力,强化业务培训

2021年,举办了3期学术沙龙活动,广大干部职工在学术沙龙上热烈讨论,增进了馆内的学习和交流。持续推进《三街两巷古迹(照片)图集》的编辑校审和《南宁博物馆文集》(第二辑)的稿件收集工作,增强了馆内学术研究能力。截至10月30日,《南宁博物馆文集》(第二辑)共征集到来稿29篇,尚在进行论文修改、整理和编排工作。为强化业务能力,组织陈列展览研究部全体参加第二期全国博物馆展览实践高级讲习班进行线上业务培训,进一步拓宽了策划各类展览的思路,为打造我馆精品展览积累更多经验。

3.定期巡护展厅,打造最佳观展体验

定期巡查场馆,落实“每周一小查,每月月中、月底两大巡”制度,及时发现场馆、展厅各种问题并进行整改,给观众带来更好的参观体验。截至1230日,更换常设展厅小射灯约300个,将原先因古代南宁展厅漏水而撤回文物保护与保管部库房的5件展品放回展柜。

4.踊跃申报展览推介活动,提升博物馆知名度

2021年,我馆积极申报第十八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与2021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项目。并将“邕容华桂——古代南宁历史文化陈列”视频及网上展览展示在中国博物馆协会微信公众号、全国博物馆网上精品展览展示平台“中华文物云”以及微信公众号“博灵展”,让更多的博物馆同行和观众了解到南宁博物馆。

(三)依托丰富文化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

1.做好日常免费开放与接待工作

2021年,博物馆宣教工作制度不断完善,社会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南宁博物馆接待约33.58万名观众,其中老年人约8.36万人次,成年人约16.52万人次,未成年人约8.6万人次,团体参观455批次,讲解336批次;邓颖超纪念馆接待约23.7万人次观众,其中老年人约7万人次,成年人约11.4万人次,未成年人约5.5万人次,团体参观531批次,讲解464批次。

2.开展丰富多彩的社教活动,凸显博物馆多元文化内涵

一是积极围绕建党100周年开展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多次组织“党史学习”进校园、进军营活动,拉近与大众的距离。开展5期党史学习教育线上答题活动,引导大众在趣味答题中了解英雄先烈们的丰功伟绩,吸引了8万余人次参与。开展红色主题文艺演出活动10余场,吸引了近2000人次现场观看,直播累计点击量达5万次。国庆节期间,推出《96号汽灯店》线上探索解谜游戏小程序,让大众深入了解“南宁兵变”历史意义,截止11月,约9千人次访问了该小程序。为培养大众的爱国主义情怀,我馆以“1929南宁兵变纪念馆”展陈内容开发《重温红色之旅》大课堂,通过沉浸式体验让大家铭记那段峥嵘岁月。据统计,2021年该活动已经开展了15次,参与观众达213人。

二是创新打造品牌活动。创新形式,组织开展 “一眼万年--博物馆奇妙夜”沉浸式观展活动,吸引了不少观众和媒体的关注。在周末与节假日期间开展多种形式的非遗展演活动和非遗体验课。2021年暑期,以临时展览 “中国古代科技之光”为内容,开设了2期小小讲解员培训班研学课程,共计45名小学生参与。

三是开展节假日系列活动。充分发挥博物馆教育职能,结合节日主题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活动,深受观众喜爱。据统计,2021年在节假日开展各类型教育活动121场,参与观众8000余人次,得到了203篇媒体宣传报道。

3.加强人员培训,打造高效的工作队伍

通过展厅讲解拓展实训、学术沙龙、专家授课、经验分享等方式对讲解员、社教岗人员进行了多项专业培训,提升了工作人员的业务处理能力。2021年,讲解员在外出参加比赛过程中获得了不俗的成绩。讲解员张璐瑶、许双在“感党恩 跟党走”南宁市红色故事大赛中荣获了优秀奖;张璐瑶在“百年建党话初心 勇担使命开新局”南宁市直机关微党课比赛决赛中,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目前我馆志愿者共有52名,其中2021年新招募18名。截至12月31日,志愿者共提供现场志愿讲解18场,累计讲解时长44.5小时;提供前台服务共计14次,累计时长38.5小时;进行观众引导服务共计53次,累计时长125小时;协助我馆开展社教活动22 余场,累计服务时长197.5小时。志愿者团队以他们高质量的服务得到观众的肯定和赞扬。

4.做好推广宣传,扩大影响力

南宁市博物馆致力于拓展自媒体边界,微信公众号、抖音、微博等粉丝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增长。2021年,南宁博物馆微信公众平台用户总数达到69639人,同比增长达到129.7%,每篇公众号文章的平均阅读量同比增长61.2%,实现了一个整体跃升。

2021年,南宁博物馆对微博、抖音等自媒体平台依然持续进行建设中。截至12月底,2021年南宁博物馆官方微博共发布230条,相比2020年增加100%;微博总阅读量127.51万次,较2020年增长481%;粉丝总2300,较2020年增长426%2021年,南宁博物馆官方抖音账号发布32条短视频,总播放量10899次。

5.加强共建,促进与社会的交流

南宁市博物馆与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妇女干部学院、南宁市良庆区宋厢社区等多个单位开展合作共建。截至目前,南宁市博物馆共有28个共建单位。

(四)加强文物征集和保护,建设特色馆藏体系

1. 夯实基础,拓宽文物征集渠道

今年,我馆征集到宝玉石器、书画等各类藏品共187件/套,极大丰富了馆藏藏品种类和数量。从4月份以来,我馆主动走访各地,实地调查文物征集线索,成功从广东省文物总店有限公司和广州市文物总店有限公司征购玉砚台、玉、玉剑格、玉扁方等宝玉石器共41件/套(60单件)。通过网络、报刊等形式向广大市民征集文物,以主动上门等方式接收社会捐赠,共收到捐赠的书画、民国时期的马褡子和马刀、二战时期的廓尔喀刀、以及其他历史图文资料等藏品共146件/套。

2. 改善文物保护条件,增强保护修复能力

在文物修复方面,我馆完成了2件/套馆藏马灯的保护修复;完成了1件/套馆藏铁炮和1件/套馆藏纺织品“民国翠鸟图刺绣片”的保护修复方案编写,并进行了保护修复;完成了2枚“援江将军之印”铜印的仿制。9月份邀请广西博物馆古籍保护修复专家来我馆进行古籍保护修复培训,完成1件/套馆藏古籍《向湖村舍诗初集》的保护修复。此外,购置了一批金属类、纺织品、书画类保护修复设备和材料,改善了文物保护修复条件。

在文物数字化保护方面,2月至7月完成了数字化保护项目实施方案编写、专家评审、招标文件的编制及招投标等前期工作; 8月至12月完成了266件/套珍贵文物三维数据信息采集和模型制作,采购了文物信息采集、存储及展示等设备,提高了我馆文物数字化保护、文物数字化成果展示能力。在预防性保护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对展柜环境、重点有机质文物保存环境、库房湿度调控进行治理,完成了我馆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整改工作,12月20日顺利通过自治区文物局验收。

3. 完善藏品档案管理,提高库房保管环境

在藏品档案管理方面,完成450件/套书画、金属器及宝玉石器等藏品基本信息数据采集、核对及分库;完成187件/套征集藏品基本信息数据采集和登记入库;完成1000件/套藏品总账誊写;完成129件/套书画、陶瓷器、宝玉石器等藏品分类账誊写;完成1339件/套书画、陶瓷器、宝玉石器及金属器等藏品基本信息核对、整理和藏品卡片采编;完成110件/套陶瓷器、玉器等珍贵文物藏品档案本编写。

在藏品日常养护方面,对100件/套纺织品类藏品进行了密闭性包覆处理,改善了其微环境保存条件;对空气净化屏、恒湿机等库房专用设备进行了必要的维护,添置了库房置物架、藏品专用运输推车等设备,提高了库房保存环境和日常养护能力。

(五)积极开展文物调查和考古挖掘工作

1.遗址调查与整理工作

2021年,我馆将2020年进行的南宁地区贝丘遗址调查所到遗址点的文字记录进行整理并形成阶段性调查简报,于4月份完成修改并提交馆刊。同时,将所采集到的文物进行整理,目前已清点、描述石器、蚌器等约100件。

2.实地开展文物调查工作

   2021年,多次组织工作人员赴南宁市各地开展考古工作。赴马山县贝丘遗址开展调查遗址8处;赴武鸣区贝丘遗址开展调查遗址10处;赴上林县贝丘遗址开展调查遗址4处。通过实地调查,加强对考古和文物保护的认识,为研究广西贝丘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规范内部管理,壮大人才队伍

一是规范日常工作管理,切实做好上传下达、综合协调服务等后勤保障工作,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加强各项资金管理,进一步推进和健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二是深化人员管理,加强人员作风建设,完善考勤、值班、请假等制度,定期检查制度执行情况并对违纪人员作严肃处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组织招聘编制人员2人、外聘人员9人,为博物馆科学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持。三是深化物业管理,注重节能减排,完成新一轮物业服务招标工作,建立物业服务日常考核和定期考评机制。

(七)健全安全规章制度,保障生命和财产安全

为强化消防安全管理,及时排除安全隐患,2021年共计完成场馆内外消防整改15项。同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对监控室保安人员进行培训12次,在南宁博物馆开展全员消防应急演练2次,在邓颖超纪念馆开展消防应急演练1次,有效地提高了全体员工安全意识。同时也不断加强对新会书院、粤东会馆、新华路水塔等处全方位的巡查,排除安全隐患,杜绝事故的发生。

二、2022年工作计划

2022年,南宁市博物馆将继续巩固2021年工作成果,切实有效推进各项工作。

(一) 完善组织建设

强化“三会一课”制度,从政治教育、教育培训、管理方式、工作氛围等多方位立体式环境营造广大干部主动担当、善于担当、敢于担当的良好政治生态。

(二)推进陈列展览工作部署

继续做好陈列展览、学术研究、展厅维护等工作,筹备举办引进展、联合展及原创展多项展览工作,抓紧落实《三街两巷古迹(照片)图集》《南宁博物馆文集》(第二辑)等图书的审校和出版工作。

(三)发挥宣传纽带作用,积极配合各项工作

持续统筹线上线下活动,做好南宁文化的传播者。加强文创开发针对本土文化、配合临时展览等多个重点项目进行文创设计开发,全面提升服务水平,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四)推进文物挖掘与保护“双管齐下”

加大文物征集、文物保护和库房管理力度,推进文化历史的传承,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五)加强安全培训教育,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继续推进对馆内人员的经常性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同时抓好日常巡查,及时排除各种安全隐患,确保安全生产工作万无一失。

                  

 

                      南宁市博物馆

2021年1231

南宁市博物馆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计划.pdf



[关闭]

南宁市
互联网举报
▪辟谣平台

(扫一扫,免费预约南宁博物馆门票)

(扫一扫,免费预约邓颖超纪念馆门票)

[关闭]

南博APP